2007年5月23日星期三

香港同志电影----《舞男情未了》


《香港舞男》的最成功处是细致描摹了舞男对亲人暴露自己身份的恐惧以及周围人士对舞男的猎奇心理和鄙视态度,这点可以通过影片最后记者追问舞男的几句话得到印证:“请问是不是有很多女强人或名流太太来找你们啊?你们身为男人,却靠出卖肉体为生,感觉不感觉羞耻呢?”同样,该片的失败处是将舞男故事煽情媚俗得过火:逼舞男在自己儿子面前吃屎;洋人男警司被舞男拒绝怀恨在心,报复竟祸及其亲人;两舞男兄弟情深,合力恶斗群宵,万念俱灰的万梓良甚至惨烈的舍命求死……完全是通俗剧情模式,连舞男电影都要扯到动作戏,难脱港片的商业通病。但林德禄不愧是电视名编导出身,将一部《香港舞男》搞得情节跌宕、噱头十足,观众爱看,票房收得,已经算是成功。而1991年德禄公司再拍《鸡鸭恋》,我们自然也可视作《香港舞男》商业成功的延续了。  称妓女为“鸡”渊源已久,呼舞男为“鸭”则是自《香港舞男》后方始流行。林德禄以妓女电影出道,又借舞男题材扬名,此次“鸡同鸭讲”、合笼生情,上演“鸡鸭恋”,果然大有搞头。不过《鸡鸭恋》的好看之处并不仅限于此,影片同时融合了当时港片流行的“内地老表来港大出洋相”和正在全球热映的美国喜剧片《风月俏佳人》的桥段,尽管仍然沿袭了《香港舞男》的一些低俗噱头(比如渲染激情戏和舞男教妓女接客技巧等),但胜在戏剧性情节丰富、情趣盎然、煽情适度,与《香港舞男》相比,清新干净了许多。正因为如此,《鸡鸭恋》才被电检部门定为二级,即核准对任何年龄的人上映,但在影片有关的宣传资料上要注明“不适合儿童”;未将其划入三级片之列,即只核准对年满十八岁的人上映。  “有没有看过《风月俏佳人》?难道我不像理查德-基尔吗?——神似理查德-基尔的香港演员方中信对刘嘉玲如此说道,这是他们在《鸡鸭恋》中的对白,至于扮演的角色则一个是富商,一个是妓女。《鸡鸭恋》的后半部分明摆着照抄《风月俏佳人》,富商不在意女友的妓女身份,眼看女主角亦要”麻雀变凤凰“,谁知奇峰陡转,妓女最终选择了”同行“舞男比翼双飞,似乎又颠覆了这个浪漫童话,更符合香港观众的务实心理:跨阶级的爱情?鬼才信哩!不过,影片安排刘嘉玲与任达华这对”鸡鸭“不仅相恋,更凭空得到一大笔钱,移民转行开店,又何尝不是理想化的童话结局?说到底,《鸡鸭恋》只是一个有卖点却不甚落俗套的爱情电影而已。值得一提的是,与片中角色有相似经历的刘嘉玲将女主角由内地来香港、由土变洋的前后变化演绎得颇为传神,而任达华诠释的优雅性感的当红舞男亦生动可喜,不讨人厌,这点最为难得。也就在这一年,任达华参演全港瞩目的赈灾大片《豪门夜宴》,仍以舞男身份出现,足见这一形象已开始深入人心。  由于林德禄监制、新浪潮导演唐基明执导的《鸡鸭恋》上映后票房不俗,收近千万,最要紧的是好评如潮,因此令林德禄有意将“舞男”系列继续下去,于是开拍《鸡鸭恋》续集《舞男情未了》,可惜该片导演唐基明却与他分道扬镳,为别家公司开拍另一部“舞男”电影《与鸭共舞》。两部影片于1992年上半年先后上映,相隔不到两月,票房皆收800多万,相差无几。有意思的是,《舞男情未了》和《与鸭共舞》皆用任达华和叶玉卿担任主要角色,表面看来似是巧合,实际却暗藏玄机——不知林德禄对唐基明的这种投机跟风行为作何感想?  粗看这两部“舞男”戏,或许会发现不少相通之处,比如同样有任达华调教新晋舞男(《舞男情未了》中是吕颂贤,《与鸭共舞》中是周文健)的桥段,同样有当时正以“卿情三部曲”红遍香江的叶玉卿的裸露激情戏作为噱头,同样以舞男与不同阶级女性的爱情故事为主要情节。不过,作为通俗商业剧的《舞男情未了》和《与鸭共舞》尽管连风格立意都十分相似,但吸引观众入场的卖点却各有高招。  《舞男情未了》与前集《鸡鸭恋》皆偷师西片《风月俏佳人》,然而相较于《鸡鸭恋》颠覆了“麻雀变凤凰”的浪漫童话,《舞男情未了》却反其道行之,完全照抄出一部“舞男版”的《风月俏佳人》。至于片中应召女郎叶玉卿对任达华重复“鸡鸭恋”的论调,则被“爱情大过天”的冲动击败,当红舞男与商业女强人关之琳最终冲破阻碍成就一段爱情童话。影片情节算得老土,甚至有作弊嫌疑,唯有跨阶级的爱情由妓女换成舞男演绎很有新鲜感,噱头十足。  《与鸭共舞》演绎了一段“舞男与律师”的爱情传奇,中间又以向舞男“借种”导致的误杀案件经过作为重要叙事桥段:由“借种”而来的翻云覆雨,女律师爱上舞男正面社会的压力,法庭辩护的紧张激烈,都令影片颇具娱乐观赏性。不过,影片结尾处任达华摆脱杀人嫌疑一段的情节设置却并不高明,在法庭上律师(吴君如)与舞男(任达华)发表爱情宣言,公开激吻,导致痴恋舞男的富婆(叶玉卿)情绪失控,最终露出马脚,如此安排固然戏味十足,奇峰陡转热闹有趣,却过于仓促儿戏,看来《与鸭共舞》编导的媚俗心理和《舞男情未了》是如出一辙,不相伯仲的。  从1990年的《香港舞男》到1992年的《与鸭共舞》,任达华主演的四部“舞男”电影皆取得了可观的票房收入,这三年间,香港娱乐电影最新崛起、最受欢迎的系列品牌银幕形象当属郑裕玲版的“表姐”、周星驰版的“赌圣”、任达华版的“舞男”,可算是风光一时。而任达华的“舞男”系列电影拍到《与鸭共舞》时,其实便已饱和,观众对这一题材开始由新鲜到厌倦。1992年底,任达华接拍的由叶天行导演的《星期五之舞男》,该片只是用“舞男”借一下桥而已,主要讲述了一段无聊烂俗的变态奸杀案件,如果将任达华的舞男身份换成其他,一样亦可成立,影片上映后票房惨败、恶评如潮。任达华亦自《星期五之舞男》之后,激流勇退……不再接拍舞男角色,只是在1993年德禄公司制作的枪战片《两厢情愿》中,因剧情需要,他扮演的职业杀手为了掩饰身份须暂时以舞男面貌示人,这才又牛刀小试了一下,风采依然,性感依旧,自然把女主角郑裕玲迷得个七荤八素,意乱情迷。  尽管1992年后,香港的“舞男”影片热潮已过,但仍有几部不知死活的相关题材作品问世:比如1993由黄靖华导演的《飞越谜情》,讲舞男与女警的爱情故事,尽管有舞男从存心欺骗到动了真情的曲折情节,却并未跳脱任达华《舞男情未了》跨阶级爱情的桥段模式,难掩因编导创作力匮乏导致的老套媚俗。另外,张学友演技虽好,诠释舞男角色亦够尽力,但与任版相较,恐怕还差些性感魅力。因此《飞越谜情》尽管有张学友、张曼玉两大明星担纲,票房口碑仍是平平。同年,王晶在《追男仔》中将“舞男”作为搞笑噱头加入,梁家辉版的“舞男”形象喜感十足,猥琐淫贱,同样是与女警(林青霞)谈恋爱,却是完全疯狂的无厘头的搞笑,仅限于娱乐而已。  至于1999年的《电影鸭》,灵感则源于英国影片《光猪六壮士》和香港电影市道的不景气,几个搞电影的人迫于生计竟要靠做“鸭”接客赚钱,本来这一颇具自嘲讽刺性的创意,谁知编导流于粗俗搞笑,未能深入刻画,将好好的题材拍得不痛不痒,尤其最后一场无聊的谋杀戏,冗长沉闷,根本就是胡闹。  ——“电影鸭”最终没有让“鸭电影”重新热起来。  或许现今观众不比以前,对“舞男”早已见怪不怪了。以前“舞男”热是借了观众猎奇心理,现在单靠这个恐怕是不行啦。不过,以“鸭”为题材拍电影,不是没有可能再逢生机。但关键是要有创意有角度,这点应该向西方学习借鉴,多少年来,一直有此题材的佳作问世,《午夜牛郎》、《光猪六壮士》、《憨直舞男》……甚至包括《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舞男。  (宽泛而言,杨凡的《美少年之恋》和关锦鹏的《蓝宇》也可以称之为舞男电影。这两部戏捧红了四位男星,冯德伦、吴彦祖和刘烨、胡军。冯德伦和刘烨演的舞男都够味道,吴彦祖与胡军也够坏。至于激情戏都够大胆,冯德伦和吴彦祖更因此戏结为好友,日后好友聚会,他俩竟会在大家起哄下重演《美少年之恋》中的激情片段,根本不怕两位女友吃醋哈)  2005年底,香港又冒出一部“鸭电影”,名曰《情义两心知》。故事可用内地篡改的片名概括:《东京慰安男》。再具体点说,影片讲述黎明饰演的“弱智”与杜汶泽饰演的“混混”混迹日本新宿期间的友情故事,噱头虽是舞男题材,所幸黎明演得认真,“舞男”形象也由卖弄色相变得单纯可爱,纵然仍有“不能与客人动感情”,“接待变态客人导致非常案件”的俗套。但整体而言,故事有笑有泪,风格稳健、手法纯熟,票房口碑都够理想。  即便如此,“舞男电影”也再难以形成风潮。  毕竟,疯狂滥拍的港片鼎盛时代已经过去。而我们对那个时代到底是惋惜多一些,还是怀念多一些呢?
有美国, 英国,德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大陆,等经典的同志片可以加我的QQ554205966 提供目录和和相册给您.了解详细情况,谢谢合作! 本店使用碟片均采用BENQ高质量碟片,保证画质清晰完整!在运输过程中如果碟片出现破损,本店一经确认,负责更换新碟!
电话:0356-2996172
我的淘宝小店:同志地带-----为同志着想

没有评论: